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醫改工作進展成效:自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以帶量采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改革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國家組織藥品的集采平均降價超過50%,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的集采平均降價超過80%,累計節約費用在3000億元左右。
2020年,國家在71個城市啟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即DIP付費試點。截止2021年底,101個城市進入實際付費階段。事實上,DRG/DIP支付模式對臨床用藥最重要的意義是,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醫?;鸬氖褂眯?,將合理使用醫保資金的價值觀融入醫療臨床路徑、檢查檢驗、藥品耗材使用、醫療服務的全過程。
過去十年,隨著醫藥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三醫”政策呈現出更為密切的聯動性,醫藥體制改革成效顯著,也讓中國百姓切實體會到了改革的獲得感。為進一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家醫保局充分發揮“大買方”的作用,通過帶量采購、醫保談判兩大重要舉措,擠出藥械市場價格“水分”。值得關注的是,醫保談判也為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順利進院開了窗口,如何進一步優化支付方式引導臨床合理用藥,就成了十分迫切的問題。
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從2022年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政策提出,2022年、2023年、2024年以?。ㄗ灾螀^、直轄市)為單位,分別啟動不少于40%、30%、30%的統籌地區開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并實際付費;統籌地區啟動DRG/DIP付費改革工作后,按三年安排實現DRG/DIP付費醫療機構病種全面覆蓋,每年進度應分別不低于70%、80%、90%,2024年啟動地區須于兩年內完成,鼓勵入組率達到90%以上。
DRG/DIP付費改革目的是合理用藥、確保人民健康。作為對醫藥支付格局產生最重大重構影響的政策,DRG/DIP政策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各方神經,一旦某款產品或治療方案被納入DRG/DIP支付,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勢必從過去的利潤項轉為成本項;隨著醫保信息化監管不斷完善,產品價格、臨床使用、病案診斷等關鍵信息,全面暴露在醫保系統大數據之下,過去依靠醫藥回扣和費用營銷堆砌的市場,將隨著行業轉型、合規趨嚴而逐步失去競爭力。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00多個地區正在推進住院費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從改革進展情況看,試點地區確實產生了參保群眾個人醫療費用負擔水平下降、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加強、醫保管理服務能力提升的效果。行業普遍預期,DRG/DIP支付改革帶來的考驗,創新藥在支付端將極有可能感受到更大的壓力。
這是因為,DRG/DIP支付本身需要依據產品在真實臨床用藥場景中的數據進行綜合測算分析,對于創新價值非常高的產品,真實臨床應用時間比較短,臨床用藥經驗和數據不足,運用“除外支付”政策過渡,既能夠滿足臨床亟需,也能夠在藥物使用中積累經驗和數據,以支持其它產品進入DRG/DIP支付管理,這是兼顧支付與需求平衡的合理選擇。
如今,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已經建成,智能監管子系統能夠精準打擊大處方、濫用藥、違規騙保等行為,對于所有的醫保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和參保人等主體,以及醫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法合規都是必須堅持的“底線”。
未來三年,DRG/DIP支付改革將更加全面、徹底、深刻地影響產業鏈。無論院內院外、線上線下、創新藥仿制藥,醫保支付作為“大買方”,充分運用大數據、DRG/DIP全面信息化管理,臨床用藥貫徹“把救命錢用在刀刃上”,醫藥全產業鏈終將面對“價值醫療”帶來的產業革命。
https://mp.weixin.qq.com/s/WKDNfRHYrjVYOBgWy6vhyw
本文系轉載內容,圖片、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